中国国际汽车照明论坛(IFAL)

2025 IFAL
2025 IFAL 参会回执 Registration Form
3.2MB下载
2025 IFAL 邀请函 Invitation
2.72MB下载
2025 IFAL 摘要模板 Abstract Template
32.0KB下载
2025 IFAL 论文模板 Paper Template
182.5KB下载
2025 IFAL 版权转让同意书 Copyright Transfer Agreement.docx
19.18KB下载

2013新闻发布会材料补充

a)汽车照明的科普知识和最新科技

在夜间,人眼在进行足够长的暗适应之后可以快速准确地观察到表面照度为0.5lx的物体,但仍无法分辨物体颜色和速度。因此车辆在夜间尤其是恶劣环境下行驶时,需要有汽车照明设备辅助道路照明,让驾驶员看清道路,这就有了汽车的前照灯和前雾灯。汽车照明还有其它刹车灯、转向灯等用于安全指示的信号设备构成了一个系统。

汽车照明是保障汽车安全驾驶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多个学科。车灯设计是以安全性能为基础,不仅要考虑成本和节能性,还需利用光学、热学、电学、结构、材料等多学科知识。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汽车照明需进一步整合传感器、通讯、微电子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及与人因功能的结合。另外汽车照明也离不开美学设计,车身的完美结合的时尚外观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LED光源在汽车灯具上的使用已日益广泛,相应的汽车照明技术得到很大的提高。LED光源由于开关速度高、可靠性好等特点,很适合作为信号灯光源使用,随着其光效率的提高,已经成为信号灯具的主要光源之一,,特别是昼间行驶灯。LED光源的发展对灯具外观、设计以及内部结构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体积更小,结构更紧凑,使得更加炫酷的装饰性元素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大家广泛关注的LED前照灯,国内各大灯具制造商经过数年的研究,也均逐步推出了相应的概念性产品。

汽车照明的智能化是发展的趋势。“自适应前照明系统(AFS)”可以随着车辆环境条件、所处道路状况的变化,对近光或远光自行实时调整,发射不同光强和光型的照明和光信号,提高行车安全。LED光源模组的体积小,开关速度快等特点,使得在前照灯上可以同时安装多个模组,通过点亮不同的模组来快速且可靠地实现不同的道路照明方式的切换,它与AFS可以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b)大家使用车灯或汽车照明的常见问题

大家在夜间驾驶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对面驶来的汽车车灯非常刺眼,这就是汽车照明的眩光问题。眩光从其视觉状态出发,可分为不舒适眩光和失能眩光两种。不舒适眩光常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重人们的不舒适感受,但不一定降低目标的能见度。不舒适眩光并没有十分精确的定义,仅从人的感觉加以描述。而失能眩光则会减低所看目标的能见度,是一个相对严格的定义。眩光对于生理和心理有严重的危害性,眼睛在视野内遇到非常强烈的光或光不太强而背景很暗,这时会引起可见度降低,以致于难以看到物体;还会引起眼睛流泪、痛疼,甚至眼睑痉挛等,前一效应称为眩目,后一效应称为羞明。这两种效应都将可以引发交通事故。

为避免眩目的产生,产生了汽车的近光灯。近光灯最初的设计目的就是在会车时,不使对面驾驶员眩目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照亮自己一方的道路。汽车近光灯的配光具有严格的照度控制。尽管在汽车照明的设计时,从业人员尽可能的降低眩光,但也需要广大驾驶舱合理正确的使用汽车灯,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勿开启远光灯,以免造成交通事故。

在公路(包括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等)和没有路灯照明的道路上,可以使用近光灯;在没有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前提下可以使用远光灯;没有道路其他使用者(主要指其他机动车),以看不到对面车道来车的前灯(白色光),也看不到同向车道前车的尾灯(红色光)为准,行人和助力车除外。车速宜控制在公路规定的上限值减去20km/h以内。如规定的上限是120km/h,最好不要超过100km/h。在城市夜间、有路灯照明的道路上可以使用近光灯,不能使用远光灯和前雾灯。车速应控制在道路规定的上限以内。

在恶劣气象条件下、没有道路照明的公路(包括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等)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启前、后雾灯及危险警示灯。在恶劣气象条件下,有道路照明的城内。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启前、后雾灯、危险警示灯。在恶劣气象条件下,一定不要开启远光灯。它会在车前形成很强的光幕,能见度越差,形成的光幕越强。,道路的可视距离越短。

c)第一届中国国际汽车照明论坛的新闻发布材料

中国作为汽车销量第一大国,其汽车照明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却存在较大差距,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数量有限,创新技术寥寥可数。国内汽车照明技术的落后也限制了国内汽车照明标准的制定,国家标准几乎完全参照ECE法规,而在参与国际法规的制定中由于缺乏技术支撑而鲜有发言权。

复旦信息学院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林燕丹副教授早年在德国达姆斯塔特求学期间,领略了高端汽车照明学术论坛对行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一直期待在我国也能通过专注于学术交流的国际会议云集国内外行业专家学者,为我国汽车照明产品的设计、应用、质量检测与标准制定提供创新思路和技术源泉。

随着LED照明技术的崛起,汽车照明系统正经历着重要变革,国内外汽车照明业进入新一轮的鏖战,这正是举办中国国际汽车照明论坛的好时机。这一想法也得到了联合国灯光与信号法规部(GRE)、国际汽车照明专家联盟(GTB)、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国际汽车工程学会照明委员会(SAE),以及国内三大汽车技术公司、三大汽车照明检测中心、复旦大学、北京通泰、上海小糸、飞利浦、欧司朗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国内外专家学者积极响应,短时间内为论坛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论文。这次论坛的论文和演讲是一个国际、国内汽车照明技术、设计、制造、测试、标准及法规结合的缩影。

复旦信息学院光源与照明工程系不仅有传统的光源与照明研究基础,在电气工程化方向也有所建树,孙耀杰教授在智能控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LED与智能控制的结合将是汽车照明系统的发展趋势。目前上海汽车照明工程研究中心设在复旦大学,通过此次论坛的召开,将会巩固学科的建立与促进中心的发展。

中国国际汽车照明论坛将突出国际化、科研、应用的权威性、创新思路、领先技术;在汽车照明产品的设计、应用、质量检测与标准上提供权威的意见,同时搭建产学研及供需双方技术的交流合作高端平台。我们期待,在国内外汽车照明专家、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照明生产企业、科研检测单位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汽车照明设计、技术应用与未来发展趋势等重大议题的同时,也能大力促进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与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