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汽车照明论坛(IFAL)

2025 IFAL
2025 IFAL 参会回执 Registration Form
3.2MB下载
2025 IFAL 邀请函 Invitation
2.72MB下载
2025 IFAL 摘要模板 Abstract Template
32.0KB下载
2025 IFAL 论文模板 Paper Template
182.5KB下载
2025 IFAL 版权转让同意书 Copyright Transfer Agreement
19.17KB下载

【论坛回顾】2023智能汽车视听体验安全及创新论坛





新一轮智能汽车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以及相应的“安全保障体系”,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智能汽车高度依赖于座舱内的人机交互系统稳定性、视听感知与呈现可靠性、态势感知与安全机制有效性、以及自诊断和应急处置能力实效性等。根据近年来的市场应用反馈,多起智能汽车系统性故障或事故,都与一项或多项上述因素相关。针对智能汽车人机交互视听安全领域安全核心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普及亟待深化,与之相关的标准化也亟待研发和确定。

2023年3月4日,智能汽车人机交互视听安全联盟与AutoEcosystems九州汽车生态博览会共同举办的2023GIVC第一届智能汽车视听体验、安全及创新论坛在万众期待中于深圳隆重拉开帷幕。汽车主机厂、检测机构、科研院校、方案解决商等众多汽车产业专家与观众参加。





开幕式


会议现场


智能汽车人机交互视听安全联盟秘书长张志刚先生,九州国际董事李家政先生,智能汽车人机交互视听安全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林燕丹教授分别为大会开幕致辞。

当天,十一位专家学者围绕智能汽车领域中“智能”与“安全”以及“人机交互”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上午场讨论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

智能座舱所技术总监

姜彦吉博士


姜博士分析了智能座舱人机交互的现状及问题,针对智能座舱的多模交互场景创建、体系建设以及测评设计做了详细的讲解。他指出,目前许多车企的智能座舱已具备语音交互、手势识别、触摸操控、视觉分析等多模态交互技术,但是还需要将功能进一步融合,设计场景策略,交互策略,直到准确适用于各种用户场景,形成完善的多模交互系统。


京东方创新应用部部长

骆欢先生


骆欢先生介绍了智慧视窗如何为智能座舱打开一扇新“窗”。

详细讲解了从结构件到功能化应用到智能化交互,聚焦如何能将透明显示与车窗融合,形成更加自然的人机交互显示。对于赋能产业化,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方案。


华为光应用产业标准专家

陈兆梅女士


陈兆梅女士讲述了光技术为智能网联汽车注入新动能。围绕光学显示、照明交互、光纤联动等多方面为智能交互安全提供了立体显示多场景的应用。


德州仪器半导体(TI)DLP中国区应用技术经理周敏捷先生


周敏捷先生表示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提高,汽车的各项功能变得越来越人性化,这使得车与人之间的交互能力也必将得到大幅的提升。TI DLP技术所独有的高像素,高效率和高可靠性投影显示能力,可以大大丰富车内外显示系统形态多样性,从高像素投影车灯到AR HUD以及其他车内显示技术,为未来汽车带来全新的人机体验。


华域视觉 X2研发工作室高级经理

管华军先生


管华军先生表示随着汽车向着电子化、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汽车流媒体后视镜产品逐渐成熟,各国相继出台了相关标准允许使用流媒体后视镜取代物理后视镜。在新国标中,新增了“摄像机-监视器系统”、“视镜和CMS双功能系统”等内容。新标准的即将实施为国内电子外后视镜的“上车”提供了机遇。他指出CMS虽然面临挑战,但也充满未来。


精彩分享过后,迎来了嘉宾与观众的互动环节。

来自上海复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乐刚先生作为主持人携上午场演讲嘉宾回答台下观众的提问。




下午场讨论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HMI实验室主任

孙东先生


孙东先生表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从嘉定起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逐步走向世界,打造行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样板工程,助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链突破、产业链培育和资源链开放。同时打造了涵盖封闭测试区、开放道路测试环境、硬件在环实验室、关键零部件实验室、人机交互创新实验室、虚拟仿真测试平台、信息安全风险监控平台在内的全链条测试服务体系。


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用户体验联盟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座舱专委会副主任

郭钢教授


郭教授分析了汽车智能座舱视听产品发展趋势以及汽车智能座舱用户体验行业的痛点与需求;围绕智能座舱中信息、氛围、情感等多模态的交互需求,从座舱功能及产品的易用性、安全性与感知体验评价为目标,详细介绍了基于人因工程的测试评价体系建立方案、方法、流程以及研究案例。


上海海洋大学工业工程系主任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陈成明教授


陈教授在报告中提出“人因”二字,是要将“人”的需求和能力置于设计技术体系的核心位置。除了达到最基础的“人适机”,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机宜人”,使要与人体相适应,以便实现人类与技术完美融合,发挥机的最大效能。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更先进的人机交互(HMI)系统与自动驾驶渗逐步透率。在安全配置方面,车载显示屏的多屏化能够有效传递路面实况信息,使驾驶员能快速做出反应。


上海复瞻智能创新中心 经理

宋俊博士


宋博士的报告从HUD的光学结构与需求出发,详细介绍了常规光学指标的测试方法与解决方案,展示了针对HUD光机、HUD玻璃等不同质量管控需求的解决方案和产品案例;探索了考虑人眼视觉感受测试评估的因素与评估方法。依托上海智能视觉人因技术专业服务平台,将光学物理检测与人因感知相结合,探索更加符合人眼感知效果的评估方法和评估维度。


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

通用部件检测研究试验室

副总工程师

卜伟理先生


卜工分享了汽车座舱照明技术标准和检测技术最新发展,主要讲解了内饰灯相关标准的最新工作情况。其中新标准的制定和技术内容,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同时,报告中还详细介绍了新标准规定的三大方向:前视野,侧视野,后视野,以及光度主要测试项和方法。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智安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林燕丹教授


林教授从人体不同的感知维度开始,向大会介绍了人车交互的需求发展、技术发展对人车交互的视听体验带来的更新迭代,以及关于智能汽车视觉体验、安全、创新的框架思考。探讨了智能汽车视听交互逻辑及标准化从前期研究探索、规划、制定推广、更新和完善等不同阶段,及各个阶段的工作特点以及面临的一些问题。林教授最后介绍了联合汽车产业界共同探索研究前沿人机交互内饰照明、外部照明、V2X、跨界超越方向开展的专题研究工作,共同为汽车智能安全交互的研究与标准工作进行深入合作。


圆桌讨论

会议最后的圆桌讨论,由中国3D产业联盟秘书长唐斌先生LED行业资深顾问单军先生共同主持,话题紧扣论坛主题“智能”与“安全”而展开。场上嘉宾激烈讨论,场下观众亦是仔细聆听。



END